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童趣》教案
- 时间:
- 2018-12-20 11:48:38
- 作者:
- 娄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课题:童趣
二、授课类型:人文学科新授讲授课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明察秋毫、藐小、强、素、唳、丘壑、庞然大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古文言知识;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
在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等;在阅读中可以产生并表达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在学习中能运用合作等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进而引发对自己童年乐趣的回忆;这是一篇生动的文言文,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文言阅读产生兴趣,选择浅显的文言文章阅读,提升阅读品味。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字词教学,文言句式教学,文章内容理解。
2.难点
文言文离现代较远,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感强烈,对作者乐趣的感知较难;学生的个体差异。
六、教学关键
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阅读中体验到作者童年的乐趣,并联系自己的童年,明白童年小小的幸福与快乐。
七、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情况
首先,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查字典独立识字词的能力,所以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了;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完成。
学生有自我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集关于沈复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相关信息,对文学常识可以有大致了解。
以上两点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在课堂上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来重点抓内容和思想。
2.学生阶段心理特征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由第三学段升入第四学段,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正处于一个十分矛盾的阶段,所以它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即成熟性与幼稚性统一、向上行与盲目性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统一。这虽然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趣》这篇文章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效果。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大家先看一下幻灯片上展示的这幅图片,图片上显示了一组图,分别代表了一种游戏,你们有没有玩过呢?或者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大家看完之后,我请一些同学来说一下。
好,看来大家都是挺会玩的。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遇到了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板书课题《童趣》。)
(二)揭题
昨天大家都预习过这篇文章了,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那么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资料。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大家先默读一下课文,然后看看幻灯片上的生字词的读音是不是都学会了?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同学们,刚才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看看幻灯片上的这些句子是不是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呢?能不能试着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有看不懂的或者自己拿不准意思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 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现在大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没有问题了,我们下面从内容上再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吧!
a.首先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要是不明白的话可以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一下!
答案参考:“物外之趣”。“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是想我们讲述了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那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哪几个“物外之趣”?(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归纳)
参考答案:素帐围蚊拟鹤舞、从草为林观兽斗、二虫被食驱蛤蟆。
c.作者的这些物外之趣你认为是怎样产生的?
参考答案: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产生。
d.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思考,单独作答)
参考答案:(1)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2)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3)在生活当中要善于观察,敢于勇于去发现去创造乐趣,使生活更有情趣。
(五)升华主题
a.大家特别注意一下最后一段,课文中作者为“二虫”出气,惩罚蛤蟆,但是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处死蛤蟆?这个问题大家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参考答案:爱护生命,处罚有度。(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b..你认为人应该怎么样生活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可以讨论也可以自己思考。
参考答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对于创意性的回答做记录,并鼓励学生思考。)
(六)拓展探究
童年总是然人难以忘怀,即使成年后或许在某天夜里依然会们会梦回童年,梦回那份属于自己的甜蜜和忧愁。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和童年有关的歌曲吧!
欣赏歌曲《童年》或《别在长大》
(七)布置作业
请赶快拿起你的笔,把你童年的乐趣写下来吧,给自己的童年留一份美好的回忆,也让你的朋友老师同学了解一下你那多彩的童年吧。
九、板书设计
童趣
物外之趣 | 如何产生 | 启示 |
素帐围蚊拟鹤舞 | 丰富的联想、想象;儿童特有的好奇心 |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想象联想,生活的情趣 |
草木为林观兽斗 | ||
二虫被食驱蛤蟆 |
十、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教学精读课文,从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收到了预设的效果。实施本教学案,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
教学内容方面,把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和课文内容分析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的重点,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现阶段的基础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对于文言文教学,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课堂容量来看,教学容量稍大,训练略多,这样虽然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但是学生整堂课下来会觉得东西很多很重很累。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注意的。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