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备考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 时间:
- 2018-12-20 11:40:11
- 作者:
- 赵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广西教师资格证考试
班杜拉观察学习:
班杜拉是研究儿童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社会学习理论至今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也作为我们教师资格笔试的高频考点,尤其是其观察学习通常可以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相应知识,其社会认知理论内容具体如下:
1.观察学习概念、实验及其分类
概念: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实验:“波波玩偶”,通过班杜拉的这一实验,验证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模仿成人攻打波波玩偶获得的,进而验证了观察学习理论。(具体实验,希望考生应查找相应资料)
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
(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例如:某个孩子听见老师说什么,他也直接说什么)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为直接的观察模仿学习(选择题考点)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例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例如:孩子从父母、老师及小伙伴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2.观察学习的过程:(此知识点为简答题考点,请你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对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2)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3)动作再现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4)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激励是有好有坏的,是否再次表现出观察的行为和观察者受到激励的好坏相关)
以上就是小编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全部内容,希望广大考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认真温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并结合系统的知识梳理,早日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